西安→秦陵地宮→兵馬俑博物館→西安
西安往返兵馬俑博物館半日遊
好快,來西安出差,
不知不覺已進入第五週,再過五週就要回台灣了。
後面只剩幾個週末了,我準備要跑更遠、或更冷僻的景點,
趁下班時開始做功課,研究如何跑省外交通、買火車票、搭夜車等資訊,
希望回台灣前,至少能去寧夏、山西、或是河南看看。
Point: 回顧前五週
週一到週五,忙忙忙,
忙到我不覺得人在國外,好像還是在台灣上班一樣。
一來是因為在這作的工作,和在台灣辦公室幾乎一樣,
只差在台灣是透過電話或Skype和RD溝通開會,
而這裡是直接走到RD座位前、作面對面討論。
二來是因為辦公室裡講普通話,習慣後就幾乎沒有溝通障礙。
雖然部份詞彙或發音和台灣不同,但文法一模一樣,
即使大陸同事在e-mail寫簡中,我寫繁中,彼此也能輕易理解。
台灣講軟體、光碟、程式碼、啟動、馬鈴薯、番茄、 奇異果、優酪乳、不客氣、叫計程車、筆記型電腦
大陸講軟件、光盤、代碼、 激活、土豆、 西紅柿、彌猴桃、酸奶、 沒事兒、打的、 筆記本
第一次聽到的確會愣一下,但懂了後,下回就能直接套用在口語了。
原本以為會聽不慣的大陸腔,聽沒幾回也就習慣了。
除回語及陜西話聽不懂外,西安同事講的普通話則沒有任何理解問題。
而他們也知道我們聽不懂陜西話,所以在辦公室儘量用普通話溝通,
只有在打手機給朋友或家人聊天時,他們才會穿插陜西話。
同樣地,我在西安也會改掉國語夾雜閩南語的習慣,以避免溝通不良。
像「蝦米」「拍謝」「聽瞴」「賈霸沒」,他們是完全聽不懂的,
每次我一脫口而出,對方表情就會一片茫然=.=
我還趁這次出差,學了幾句陜西話,但一回台灣就忘忘光,
現在只記得一句「抐艾匿」XD
昨天是週六,加班了一整天,
今早窗簾師傅進宿舍裝潢,又要陪他弄到快中午才結束,
所以只有一個下午可用,那就決定去看兵馬俑,一個下午來回是綽綽有餘的。
11:00出門,搭4號公車到五路口$1,再轉計程車到火車站東廣場$6.8
11:23上306公交車(東線景點的交通車首選),從西安火車站坐到終點站兵馬俑博物館$7
上車時,車掌小姐推薦去看秦陵地宮,
我心裡納悶,秦皇陵不是到現在都禁止開挖嗎,哪來的地宮?
但在旅遊書上好像也沒有提到這個景點,好奇心驅使,那就先去看看好了。
在306上吃早餐,米旗麵包+果菜汁。
11:35 出西安市區。
12:07 下臨潼交流道,12:20 進臨潼市區。
12:24 在秦陵地宮下車。
一看到地宮原來是現代化建築,而且這裡離秦皇陵還遠得很,
我大概就知道這應該和遺跡扯不上關係,只是主題故事館之類的展覽場罷了。
猶豫了一下,還是買門票進去看看,$15
一進去就後悔了,裡頭無聊的很,全是現代人想像秦陵內部做出來的模型展而已。
12:40 趕快出地宮,招一台計程車直接殺去兵馬俑博物館。
秦陵地宮真的真的很無聊,浪費時間和門票錢><
往兵馬俑博物館的路上,會經過真正的秦皇陵,
雖然沒有開挖,但現在已開放遊客爬上陵頂參觀,我覺得這還比較有意思。
但今天還是先專心看兵馬俑好了,秦皇陵等下次。
12:51 到達兵馬俑博物館的停車場,下車後往售票口走去。
Point: 西安旅遊公認的最大景點 - 兵馬俑博物館 喔對了,那位發現兵馬俑、曾被鄉民認為衰神上身的楊志發老先生,
1974年一位農民打井時,在這挖到一具真人等身的泥娃娃,
再挖下去發覺不只一具,他不安地以為是妖怪作祟,告訴同鄉後還被認為不吉利,惹衰神上身,還被排斥。
後來這消息往上報給政府,派學者過來鑑定後,認為極有可能和幾百公尺外的秦皇陵有關,
大規模一開挖,結果不得了,秦代的千軍萬馬正式出土,原來秦始皇在陰間的御用地下軍團就在這。
這開挖的豐碩成果陸續傳出後,震驚了世界,因為歷代史書從沒提過兵馬俑這件事,
連司馬遷在史記裡,也只有講到秦皇陵主墳內的擺設,但從沒人知道主墳旁有這麼驚人的陪葬文物,
1976年政府開始規劃展覽場,成立兵馬俑博物館,後經多次擴建,就成了現在看到的超大規模景點了。
外來觀光客瘋狂湧入(尤其是歐美觀光客迷兵馬俑迷的不得了),
並被譽為20世紀最大考古發現、世界八大奇蹟之一、還成功地列入聯合國世界文化遺產。
兵馬俑的發現,讓原本奄奄一息的西安觀光活了起來,
並帶動、串聯古都裡的其他景點,西安一躍成為全國數一數二的觀光古城,旅遊大鎮。
兵馬俑也從此成為西安的吉祥物,幾乎所有旅遊文宣都有印有兵馬俑的大頭,
我帶回來給朋友當紀念品的星巴克城市杯,也是印一尊兵馬俑配西安兩個大字。
我出發前跟台灣朋友講要去西安出差,大多數人都是一愣,
但再補上一句「就是看兵馬俑的那個西安啦」,大家就會喔喔喔的點頭XD
現在的兵馬俑博物館,獲得國家政策的支持與經營,
從現場遊客如織的氣氛就能感受到它的成功 (現在是12月淡季,遊客還是很多)
若你是要玩絲路,只在西安呆一兩天,或是要專心玩西安好幾天,或像我一樣長駐西安,
都建議來看一下兵馬俑,現場感受一下古時的強秦軍力,及欣賞栩栩如生的藝術泥雕。
兵馬俑曾經來過台灣展覽過兩次,第二次展覽時我也跟朋友去南海路歷史博物館看,
但記得當時人擠人,就只為看那兩三尊、和複製的青銅馬車而已,
沒想到後來朋友玩絲路自助、我出差,各自都親自到西安,看了現場的兵馬俑。
後來成了兵馬俑博物館榮譽館長,坐在有冷氣的專屬簽名室裡,
為每個遠道而來的觀光客簽名(要收錢),現在光靠簽名就享有不愁吃穿的晚年了。
楊老先生一生務農,是個文盲,本來是不會寫字的。
據說1998年柯林頓參觀兵馬俑時,興奮地向他要簽名,
楊老先生一楞,當著記者面前畫三個圈圈給柯林頓 (從此楊老先生聲名大噪 XD)
後來中國政府大概是面子掛不住,才請書法家教他寫名字,後來他才幫遊客簽名的。
嚴格來說,楊老先生並不算第一個發現兵馬俑的人,
因為早在前幾代,當地人就知道地下有些「瓦瓦爺」,
偶爾打井時會不小心挖到,但普遍認為那會觸霉頭,不是吊起來鞭打就是給他砸個粉碎,
當時農民的知識水平不高,誰也不知那是改變西安觀光命運的重寶,
直到楊老先生報官,讓考古團隊來挖掘,大伙才知這些地底陶俑非同小可。
12:56 在售票口買淡季票$65
門票是一張磁卡,刷過後不回收,可帶回來當紀念。
入園後,右側有導覽中心,
想要聽導遊講解的人,可在這直接找導遊,行情約$80,
或租借電子導遊機,搭配耳機收聽各文物的講解。
我已經有作過一點功課,不想花錢,所以都沒租。
反正今天那麼多遊客,不管走到哪都能輕易聽到別人請的導遊講解,聽免錢的就好 :p
園區很大,走個10分鐘、過了安檢後才走到展覽會場。
一、二號坑及陳列館的入口都集中在這,我從一號坑開始參觀。
一號陪葬坑
這是目前開挖三個坑中,規模最大的,
同時也是當初最先發現兵馬俑的地方 (楊老先生挖井的地點就在這)
展覽館就是挖掘現場上直接搭蓋像室內足球場的大頂棚,供遊客進入參觀。
估計內藏的陶俑陶馬6000多具,含開挖到一半、及修復中的殘缺陶俑。
大廳門口展有兵馬俑博物館及主陵的相對位置模型。
下下圖右邊的金字塔,就是剛剛經過的秦皇陵,主人(秦始皇)睡那裡。
左邊的白色現在建築,才是目前所在地_兵馬俑博物館,這是伺候主人的從葬坑,
兩著相距不遠,現都被規劃成東線景點,可以串成一日行程。
上方山脈就是驪山山系,下面則有渭水經過,這是當初特別挑過的風水地。
13:17 進入展示大廳,陪葬坑最壯觀的軍容就在這。
此坑是車步兵聯合部隊,前鋒、後衛、加左右翼的安排嚴然分明,
千軍萬馬、氣勢非凡,所有觀光客一進來都屏息般地讚嘆眼前景像,
現在已開放遊客拍照,但禁用閃光燈及腳架。
一般遊客參觀方式,就是沿著最外圍的走道繞一圈欣賞,
我也隨人潮,按順時針方向慢慢地逛完一圈。
[1 打井位置]
第一尊被發現兵馬俑就在現在遊客看台的正下方,
楊老先生當年很巧地在前鋒最前端處打井,
要是他往反方向差個一兩公尺,可能就挖不到了。
那正式發現兵馬俑的時間點可能要再往後推好幾年。
[6 磚牆]
前鋒左前方的用來修補局部倒塌夯土磚牆,
是目前中國發現最早的磚牆。
沿著走道參觀,可以這樣近距離俯瞰台下的陶俑。
[4 門道] 陶俑原是有鮮豔色彩的,但一出土在幾分鐘後馬上就會風化成現在看到土黃色,
俑坑四周共有5個門道,這是當時施工的斜坡道。
完工後即用立木封堵,與外界隔絕。
[11 繼續挖掘]
一號坑後衛的挖掘工作尚未完成,視情況及計畫繼續挖掘中。
這個問題到現在還無法在技術上解決,因此挖掘工作一直受到與論抨擊,
「當年已經挖出來的風化,來不及救就算了,
不要連還沒開挖的也強行出土,如果技術還是無法突破的話」
所以現在明知11號牌下面還有更多兵馬俑,
但官方態度是保存原貌,反正現在已出土的數量已能滿足遊客參觀,
硬挖剩下的也只是破壞它,不如就不要動,等以後技術更成熟再說。
題外話,官方對秦皇陵的處理態度也是這樣,
那裡是主墳,光想也知道裡頭的文物更非同小可(絕對遠比兵馬俑珍貴),
只要仍沒把握(沒技術)保存,政府就不會同意開挖。
[3 隔樑]
那個寬2.5公尺的土壁是夯築德承重牆,
上面的凹槽是棚壁的印痕,殘留的黑色炭跡證明曾被燒毀過。
[11 修復中的秦俑]
現在看到的兵馬俑,出土時幾乎都不完好
殘破陶俑大多以東倒西歪的姿態出土,考古團得在身軀附近找頭、找手腳,
將數十片,甚至數百片破片黏貼還原成的。
從修復場週邊的地坑,
就可清楚看到半出土的陶俑,七零八落地散布在坑裡。
[2 秦磚地面] [9 立柱] [7 近代墓穴]
坑內的地面是夯築,
所有秦俑都是站在約45厘米厚的秦磚地面上。
支撐隔樑的立柱
兵馬俑被發現前,近代農民在上面建墓的遺跡。
他們建幕時一定沒想到會蓋在皇家陪葬坑上方吧。
[8 戰車遺跡]
木質車輪與車輿的殘留遺跡。
繞完一圈,回到最前面的前鋒部隊,
這裡的陶俑都是經過整理修復後,最整齊的成品。
13:45 心滿意足地參觀完一號坑,順路往三號坑走去。
三號陪葬坑
這是三個坑裡面積最小的一個,但卻是統帥一、二號坑士兵的所在地。
套用現在的話,就是將帥及首席幕僚們的指揮所,智囊團的軍情中心。
遊客可在高台上俯瞰地下的挖掘現場。
三號坑的解說看板,剛出土的彩色陶俑等照片。
13:55 出三號坑,順路往二號坑走去。
二號坑大廳外牆有秦俑臉孔,蠻有趣的。
二號坑是一個大型的曲尺型軍事營隊,
結合努兵方陣、戰車方陣、騎兵陣、車徒組合等四種型態的混合部隊。
觀光文宣上最常出現的將軍俑、軍吏俑、騎兵俑、立射俑、跪射俑都在這展示,
這幾個獨立展示的陶俑,是一般遊客能最近距離欣賞的5個陶俑,
因為能貼近欣賞,我花了半個多小時在這裡仔細看他們的面貌。
[跪射俑] [中級軍吏俑] [高級軍吏俑] 將軍俑是方臉八字鬍,髮型中分。 頭上那頂叫雙尾鶡冠,冠飾的曲薄手感不因材料而失真。 比起其他士兵俑,將軍俑的體型較為厚實福態, 而最畫龍點睛的,是那支微翹的右手食指。 最後看腳底,將軍俑穿的這雙鞋叫方口翹履尖, [鞍馬騎兵俑] 軍馬是河曲馬種,比騎士還矮,而且沒有馬鐙, [立射俑]
第一個看到的是跪射俑,
此兵種屬於重裝步兵群的弩兵方陣,目前共出土160具。
此俑雙手持弩、蓄勢待發的半跪姿態相當真實,
從他頭上的髮型、鬍鬚、身上的片甲結飾、
拉弩的指關節及指甲、一直到下方的裙擺無一不講究細膩。
再來是中級軍吏俑,以現在來說就是校尉級軍官。
這類陶俑的特色是,身穿長襦、外加護胸甲,頭頂双版長冠。
俗稱將軍俑。
這是整個兵馬俑群中,身分地位最高的將級軍官,目前只發現7具。
他的穿著服飾也是最講究,吸引最多遊客駐足參觀。
我看這些秦俑時都會注意他們髮型,其中以將軍俑頭上花樣最多、最講究。
現場這尊有196公分,可說是虎背熊腰的堂堂偉丈夫。
陶俑製作非常細膩,連因小腹微凸造成的腹甲起伏都能表現出來。
這個動作精準地表現出上位將領的權威,
只消一個動作或一聲令下,全軍立刻齊發衝刺。
鞋尖越翹,身分越高,從鞋子可以清楚看出古時人們的身分地位不同,
這跟現在人評論對方的西裝品味,得從皮鞋開始打量的道理一樣。
騎士一手牽馬繮,一手握弓,
戴小圓帽、穿短甲、及騎馬專用的短統皮靴。
所以可以推想當時騎士是一躍直接上馬的。
陶馬的肚子中空,
馬尾是屁股開個洞插進去的 XD
最後一具是立射俑。
此俑兩手持弓、蓄勢待發、側頭凝視前方的神情相當生動。
目前出土的6000多具兵馬俑,有著6000多種長相、體型與姿勢,沒一具是相同的@@
二號俑坑裡的青銅兵器,及其他展示照片。
14:30 出二號坑,繼續看最後的陳列館。
陳列館展出的是兵馬俑以外的出土文物,以及現代的個人作品展。
一進門的展覽室是江源個展 - 「兩千兩百年的對話」
現場金光閃閃、輝煌華麗,這讓我聯想到北京奧運開幕式,典型大陸風格。
地下一樓展有「古時體育娛樂生活展」、及「銅馬車展」
體育娛樂展的內容,
主要是古時的相撲、角力、力士及類似馬戲團等職人的雕塑作品。
那兩尊很有名,一胖一瘦的秦代百戲俑,就是被保存在這。
銅馬車則被譽為青銅之冠,
前幾年到台灣展覽的是複製品,真品在這裡。
陳列館最後,有一個展覽室說明開設兵馬俑博物館的背景歷史。
還有歷年來這參觀的各國元首照,
1991年,法國前總理希拉克、
1995年,日本前首相村山富市、
1998年,義大利前總理斯卡爾法羅、
1998年,美國總統柯林頓一家人都來參觀過了。
柯林頓當時是受到超高規格的元首級禮遇,
允許走下去一般遊客禁止進入的地坑,穿梭在兵馬俑陣仗裡,拍照留念。
當時館方當著記者面前,說他可以親手觸摸兵馬俑,
老柯很有風度地笑著說,這麼珍貴的文物他不敢摸,後來也真的沒碰。
Point: 「撫摸兵馬俑變成元首禮遇」這件事...
從柯林頓參訪之後,
不知為何,「讓外國元首觸摸兵馬俑」就變成一種禮遇噱頭。
2005年連戰訪問大陸,也受到如此禮遇
(↑就是「連爺爺您終於回來了」的那次西安參訪 XD)
當館方遞手套給連戰,恭敬地請他摸摸看時,
連戰揮揮手說「好了、好了,這是國寶,我看看就可以了」
然後轉身告訴隨行的台灣團員走路小心,別碰著珍貴文物了。
他的舉止在當地記者鏡頭前,被放大轉播,為台灣博得不錯的形象。
但下一個進兵馬俑的外國元首就不是這樣了。
2007年,法國總理薩奇科也來看兵馬俑,
他依舊受到相同禮遇,但跟其他外國元首不同的是,
呃,不知是他太興奮、還是真的不懂歷史文物價值,
薩奇科竟然就當記者鏡頭前、深情款款地撫摸兵馬俑的馬頭=.=
結果照片上報,中國輿論當然是罵到翻,抨擊中國政府給外國元首的特權太超過,媚外不知恥、
法國的媒體(尤其是反對黨)也猛烈批評自家總理不知分寸、沒有文化素養及基本常識、在國外丟人現眼。
總之就是被媒體罵到形象全沒了...
我在想,還好連戰懂分寸,
至少知道哪些事情在鏡頭前不該作,很得體地保住台灣的形象。
要是當時換其他人,或是隨行的是部分草包民代,
說不定真的會得意忘形地會跟兵馬俑勾肩搭背,還對鏡頭比Ya...
14:56 出陳列館,準備回西安。
往出口的路上,經過一條很長的紀念品商店街,
店門口和路上都有人主動來兜售小兵馬俑(一組轉蛋大小的複製品$5)、和藍田玉。
我對兵馬俑紀念品比較沒興趣,只看看就不買了。
15:25 走到出口,意外發現有肯德基@@
本想撐到西安再吃午餐,既然有肯德基那就在這解決吧~
川辣嫩牛五方套餐,不錯吃,記得是$19還是$20的樣子。
15:27 走到大停車場,跟秦始皇大雕像說掰掰,
跳上剛要發車的306回西安。
15:47 過臨潼。
三點出頭回到西安火火車站前,
然後照例轉搭610公車到回民巷、散步找吃的。
上次吃賈三的羊肉灌湯包普普,心想他名氣這麼大,水準不應只是如此,
所以今天再去賈三試三鮮湯包,但還是普普><
在回民巷裡鬼混一個多小時,東看西看,
17:46走到西大街上,叫車回宿舍休息。
呼~總算是看過兵馬俑了,
下週末再找時間去看秦皇陵。
Point: 兵馬俑博物館的行程安排
從西安火車站搭306公車方便得不得了,
單程約35分鐘,車資$7,並不太需要花更多錢包車前往。
但若行程包含驪山、華清池、秦皇陵的話,包車往返是比較方便。
即使是淡季,博物館裡也很多遊客 (旺季時當然更人山人海)
並不需特地花錢雇導遊,因為真的每個地方都能輕易聽到別人請的導遊解說。
一般人逛完一二三號坑+陳列館,約一到一小時半,
我放慢速度來來回回看也只花兩小時就能參觀完。
如果行程很趕,時間不夠用,得捨棄部份東線景點的話,
個人建議掠過華清池、秦皇陵,直接去看兵馬俑就好,
兵馬俑是東線、甚至是西安旅遊的最大景點,無庸置疑。
至於秦陵地宮,很無聊,鳥得要命,
就算時間非常充裕也請不用考慮,直接槓掉 (地雷感言-_-)
[CL_FOX]
回覆刪除原本覺得西安不就是那樣嘛...(記憶中的西安總是跟政治離不開...)
看完你的介紹...哇...壯觀吶
我有問題(舉手)
那個三鮮湯包嚐起來是什麼感覺?
有鮮味嗎? 你的沾醬好重口味....
鮮味不會被蓋過去嗎
我在韓國吃的辣是會提味的..第一次吃到什麼叫圓潤不嗆的辣
不知道在西安的辣.或者中國的辣..有沒有這樣..
或者...你的那個圖..根本就不是辣..只是豆瓣醬..=.=
西安是旅遊大城,很有料喔~
刪除三鮮湯包不怎麼鮮...
那個辣醬有點死辣死鹹,我只沾一次就不沾了。
大陸的平民料理餐廳大多這樣,要上很好稍貴的餐廳才有圓潤不嗆的辣... T_T